你的教會也在推動「建堂奉獻」嗎?

「奉獻」有些人一聽到這個詞就皺眉,覺得教會是不是又要談錢了?是不是牧師在暗示你沒奉獻就不是好基督徒?

也許你看完以下的內容,你就會更明白奉獻是什麼,並能在這件事情上,更真實地做出選擇。

奉獻,其實是一種關係的表現

那什麼是奉獻呢?其實奉獻並不是被人強迫的,而是出於對神的愛,我們回應的一種方法。身為基督徒,我們相信上帝創造宇宙,耶穌為我們犧牲自己,且賜下永恆的愛與救恩。聖經教導我們要全心、全人、全力地愛主,奉獻金錢只是我們全人獻上的一部分。因此,我們用金錢表達對神的愛,就像孩子長大後請爸媽吃頓飯,爸媽並不需要這頓飯,但這個舉動代表的是:「我知道你們愛我,所以我要表達我愛你們。」

奉獻是一種信心的操練

金錢是許多人生活安全感的來源,把錢交出去,尤其不是拿去投資、也看不到立即回報的情況下,確實需要勇氣。但正是這種「我把我的不足交託給神」的練習,會讓我們更有信心與依靠神。真正的奉獻不在於數字,而在於你是否願意讓神參與你整個財務與生活的安排。

奉獻是學習耶穌榜樣的行動

耶穌最大的奉獻不是金錢,而是祂為愛我們而捨命。若我們說要跟隨祂,那就不只是口頭上的同意,而是改變自己的自我中心,關注神的心意,學習去成全他人。當耶穌升天前吩咐我們彼此相愛,這不只是理論,而是實際行動。我們可以用金錢、時間、資源,去支持那些在第一線幫助人的機構、宣教士、弱勢家庭。這樣做不是為了自我感覺良好,而是體現信仰的本質:「愛」。

什麼「不是」奉獻?

一、奉獻不是交換條件
有些教會推廣的「成功神學」說:「你奉獻越多,上帝會加倍祝福你。」這是一種錯誤的邏輯。上帝的祝福不是買來的,我們奉獻是因為我們已經蒙福,而不是為了討更多的祝福。

二、奉獻不是逼你掏錢
聖經中的十一奉獻最早是出現在舊約律法中,作為以色列百姓敬拜與支持祭司體系的一部分。在新約中,雖然沒有硬性規定,但許多教會仍鼓勵十一作為屬靈原則,幫助我們操練信心與慷慨。健康的教會不會因為你沒奉獻就把你踢出門外,因為每個人都在不同的信仰旅程中。但我們也鼓勵你禱告尋求,讓奉獻成為你信仰生活中自然且喜樂的一部分。

三、奉獻不是為了求平安
有些人說:「啊我沒十一奉獻會不會倒霉?」這樣想,其實跟拜拜求平安沒太大差別。奉獻不是為了避免災難,而是信心的操練。當信心成熟,我們自然會感到更平安。但不是因為我們「用錢換來」這個結果,而是我們在這信仰裡的信心成長的果效。

四、奉獻不是給人看的
奉獻的行動,不只是你跟神之間的私密對話,更是你在教會生活中實際參與神國的方式之一。它不該被貼上「模範信徒」的標籤,也不該用來比較誰比較屬靈。耶穌也提過,不要像法利賽人那樣炫耀自己的虔誠,真正的敬虔,是在暗中行善,讓神看見你的心。

真正的奉獻,是出自愛的行動

奉獻重點不在於金額,而在於你裡面那顆回應神的心。真正的奉獻,是出自你認識上帝、愛耶穌,並願意回應祂的一份愛的行動。一個不認識神的大富翁,就算捐出一百億,我們也不會說那是「奉獻」,那只是「捐款」;但一個六歲的孩子,把他100元零用錢中的50元奉獻出來,想要支持教會的聖誕活動,那就是真實的奉獻——他用他的信心、他的愛,參與在神的事工中。

你聽過最有趣的「不奉獻理由」是什麼呢?留言告訴我。

Previous
Previous

牧師啊,你開會是開心酸的是不是?

Next
Next

牧師可以開跑車嗎?以下是全世界有錢的5位牧師。